2020年,呼和浩特市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率先在武川县开展。一年来,在全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,“以党建为统领,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;强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、便民服务、三治融合、三务公开;利用大数据平台,推进智能化精准监督贯穿始终”的“141”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得到顺利实施,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取得满意成效。
坚持党建为统领,矛盾化解更高效
在全县推进基层治理试点工作中,武川县纪委常委、监委委员赵慧勇参与了很多工作。他讲道,武川县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就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把基层治理同党的政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,通过乡镇党委、区域党总支部、村级党支部逐级推动“五议两公开两监督”决策程序,全面提升管党治党和群众民主自治能力和水平,实现以党建水平的提升带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。(五议:党员群众建议、党支部提议、“两委”会商议、党员大会审议、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;两公开:决议公开、实施结果公开;两监督: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下派包村乡镇领导、包村干部对村党支部实施全程监督;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决策实施全程监督)
“党建+”基层治理综合联动监管平台为推进智能化精准监督管理插上了翅膀。今年以来,通过利用监管平台,乡镇试点地区排查矛盾纠纷和村民诉求192件,化解169件,化解率达88%,化解率同比提升38%,越级访下降27%,化解多年信访积案4件。
变被动为主动,信访量明显下降
在推进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化解中,充分发挥网格员队伍、县乡村联动化解的作用,“乡镇吹哨、部门报道”,矛盾纠纷化解全程闭环式管理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”。对此,作为分管信访工作的武川县纪委常委、信访室主任田野深有体会。她说,今年以来,武川县党政联合接访中心共接访175批次917人次,同比下降10.25%,网上信访62批次116人次,同比下降21.83%,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96件,其中上级交转办46件,同比下降30.3%,本级受理50件,同比下降19.1%,信访数量的下降得益于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的改变。
信访举报数量下降的背后是工作方式的转变。今年,武川县纪委监委推行“上访变下访”、“领导接访”、“带案下访”、基层“微腐败”大清扫等工作措施,按照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原则,实施“县纪委班子成员包乡镇,乡镇党委书记、乡镇长、乡镇纪委书记包案”处置化解工作机制。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及各乡镇纪委书记累计下访101批次240人次,接待群众151人,排查发现问题101件,化解矛盾55件,把信访问题解决在了萌芽状态。建立了领导包案台帐,实行销号管理,办结“微腐败”问题线索25件,其中立案6件,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,办理结果反馈群众满意度达到96%,切实做到案结事了。
便民服务送下去,民风民心聚起来
“自从有了党群服务中心,我们办个低保、社保就不用再去县里了,以前路途远一去就是一天,现在村里就能办这些,村里办不了的,服务中心的后生们也能代劳到县里办,大大方便了我们”,武川县得胜沟乡村民李树小这样说道。
“一站式服务”“一门式办理”“最多跑一次”,是武川县今年推动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,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覆盖全县9个乡镇103行政村(社区),为服务群众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截至目前,全县各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共受理办理事项14143件,受理乡级代办事项246件,办结率100%,受理各类咨询事项4823件次。群众得到了便利,政府赢得了口碑。
而开展“立家规、传家训”“一约四会”“清风村评选”“志愿服务”活动,评选环境卫生优良户、孝老爱亲户、勤劳致富户、乐于助人户、好家风户,则引导村民培育文明新风,树立文明风尚,实现了民主管村、依法治村、道德润村。
强化“三务”公开,让群众明明白白
村集体的党务、村务、财务不公开、不透明,非常容易引起基层群众的不信赖和上访。以“互联网+阳光三务”终端机、微信公众号、微信群、“村村响”广播、固定公开栏、上门送公开6种方式推进“三务”公开,实施权力、审批、服务清单制度,实现了提事、议事、决策、执行、管理、结果、服务等村级事务、村级财务全公开。截至11月底,全县“三务”公开数据158511条,平台点击量达到283510次。纪检监察机关对“三务”公开不到位的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,工作建议函103份,工作情况通报11期,受理 “三务”公开问题线索7件,立案1件,给予党纪处分1人。更高水平的“三务”公开,让群众对村委会(社区)的知晓度、信任感提上来了,发生的损害群众利益的“微腐败”案件数量下来了。
群众事,无小事。基层治理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础内容,也是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满意度的直接来源,只有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,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。
主办单位: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
地 址: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青城巷1号
备案号:蒙 ICP备 18002681号 邮政编码:010015
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