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四方责任”:各级党委政府属地责任、行业部门主管责任、各单位主体责任、家庭个人自我防护责任。
“五有三严一网格”:有防护指南、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、有防护物资设备、有医护力量支持、有隔离转运安排,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、严肃流行病学调查、严防医院院内感染,网格化管理。
“一场两站”: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。
“5类企业”:冷链食品经营企业、物流企业、快递企业、经营进口物品企业、经营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物品企业。
“7类人员”:境外入呼人员、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、冷链食品从业人员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、快递从业人员、经营进口物品企业从业人员、经营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物品企业从业人员。
“19个重点场所”:公立医院、民营医院、个体诊所、村卫生室、零售药店、商场、超市、农贸市场、酒店(宾馆)、接待大型宴会的饭店、电影院、KTV、网吧、大型企业、社区、村、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。
呼防指通[2020]118号文件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防控要求:
(一)医疗机构。应具各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院感防控方案;(4)有院感专家组;(5)有预检分诊动态校验健康码;(6)有普通门诊接诊时的预检分诊记录;(7)有隔离室;(8)有医护人员职工全员培训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记录;(9)有发热病人、住院患者及陪护的核酸检测记录;(10)有发现疑似新冠患者转运制度;(11)有满足30天需要的物资和药品储备;(12)有防护指南;(13)有疫情防护宣传;(14)有发热门诊、呼吸科和感染科门诊、隔离室等重点区域环境检测制度和记录,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增加①有救治专家组;②有心理咨询组;③有有资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;④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培训记录;⑤有“三区两通道”的发热门诊。卫健部门选择至少1家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,每周对发热门诊、呼吸科和感染科门诊病房的地面、墙壁、物体表面采样监测。
(二)疾控机构。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资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;(4)有隔离室;(5)有全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记录;(6)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培训记录;(7)有流调队伍;(8)有消杀队伍;(9)有采样和实验室检测队伍;(10)有物资和药品储备;(11)有防护指南;(12)有疫情防护宣传;(13)有辖区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名单;(14)有辖区冷链食品经营单位环境检测记录、从业人员检测记录、产品抽样检测记录;(15)有对辖区隔离酒店感染防控的指导督导记录和支援机制;(16)有对辖区流调人员、防疫人员、消杀人员的指导培训制度和记录。
(三)“一场两站”。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疫情防控领导小组;(4)有防控管理制度和具体责任人;(5)有防护指南;(6)有防护物资储备;(7)有医护力量支持;(8)有隔离转运安排等措施;(9)有体温测量设备及每日体温检测记录;(10)有隔离室。加强卫生检查、重点人员转运等工作,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。
(四)公共场所。图书馆、网吧、健身场馆、游泳馆、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要按照相关技术方案和各项指南指引,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防控管理制度和具体责任人;(4)有体温检测及记录;(5)有隔离场所;(6)有防护指南;(7)有应急防护物资;(8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9)有医护力量支持;(10)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方案;(11)有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及记录。
(五)机关企事业单位。落实单位主体责任,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疫情防控领导小组;(4)有防控责任机制;(5)有防控管理制度和具体责任人;(6)有防护指南;(7)有防护物资储备;(8)有医护力量支持;(9)有留观室和转运安排措施;(10)有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及记录、单位入口处有体温检测及记录;(11)有健康知识宣传;(12)有办公场所清洁消毒制度及记录;(13)有鼓励错峰用餐、减少堂食和交流、减少集体性聚集活动的相关规定。
(六)农贸(集贸、海鲜)市场、超市、餐馆。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从业人员中的重点人群(中高风险地区入武人员、境外回国人员)监测制度及记录;(4)有疫情防控人员;(5)有隔离场所;(6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7)有防护指南;(8)有医护力量支持;(9)有体温检测设备及记录;(10)有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名单;(11)有冷链食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每半月核酸检测、冷链商品每批次抽样核酸检测、冷链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每周抽样核酸检测记录;(12)有发生疑似疫情上报疾控部门的机制;(13)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及记录。
(七)学校、培训机构和托幼机构。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重点人群(中高风险地区入武人员、境外回国人员等)监测制度和监测记录;(4)有疫情防控队伍(由物业管理人员、防疫消杀人员、安保人员、测温人员等组成);(5)有隔离场所;(6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7)有防护指南;(8)有医务室和校医;(9)有医护力量支持;(10)有体温检测及记录;(11)有心理咨询制度;(12)有发生疑似疫情上报疾控部门的机制;(13)有疫情防控零报告、日报告制度;(14)有缺课缺勤和症状监测报告制度;(15)有食堂工作人员及同住亲属一个月内是否有境外旅居史、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、冷链食品从业史以及是否与境外人员、中高风险地区人员、冷食品从业人员接触的排査制度及记录;(16)有食堂实行错峰就餐、不聚集就餐的制度规定;(17)有非必要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的制度规定;(18)有口罩、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;(19)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方案、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及记录。
(八)社会福利机构、养老机构、监所。应具各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从业人员中的重点人群(中高风险地区入武人员、境外回国人员)监测制度及记录;(4)有疫情防控人员;(5)有隔离场所;(6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7)有防护指南;(8)有医护力量支持;(9)有每日体温检测记录;(10)有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记录;(11)有心理咨询制度;(12)有发生疑似疫情上报疾控部门的机制;(13)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及同住亲属一个月内是否有境外旅居史、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、冷链食品从业史以及是否与境外人员、中高风险地区人员、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接触的排查制度及记录;(14)有机构发热工作人员核酸检测记录;(15)有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制度及记录;(16)有探访制度及记录;(17)养老机构有老年人健康档案。
(九)社区。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社区管控人员队伍(含卫生防疫、公安干警、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、物业管理人员,心理咨询人员等、有3到5名流调协查员);(4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5)有网格化巡查检查制度和记录;(6)有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记录;(7)有对国外入境、中高风险地区入武等重点人员的健康管理监测记录;(8)有对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检测检验及健康监测记录;(9)有发现疑似疫情上报疾控部门的机制。
(十)零售药店。应具各以下基本要求:有购买退烧、止咳、感冒药等与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的人员实名信息登记记录,并及时报告辖区市场监管部门,由市场监管部门报辖区指挥部转属地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核查,落实健康监测工作。
(十ー)建筑工地。应具各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防护指南;(4)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;(5)有防护物资设备;(6)有隔离场所;(7)有医护力量支持;(8)有隔离转运安排等措施;(9)有员工健康监测、体温检测制度及记录;(10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。
(十二)工业企业。应具各以下基本要求:(1)有秋冬季疫情防控实施方案;(2)有处置突发疫情应急预案;(3)有重点人群(中高风险地区入武人员、境外回国人员等)监测制度及记录;(4)有疫情防控人员(包括体温监测人员、防疫人员、流调人员)(5)有隔离场所;(6)有疫情防控知识宣传;(7)有防护指南;(8)有医护力量支持;(9)有体温检测及记录;(10)有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核酸检;(11)有发生疑似疫情上报疾控部门的机制;(12)有食堂工作人员及同住亲属一个月内是否有境外旅居史、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冷链食品从业史以及是否与境外人员、中高风险地区人员、冷藏食品从业人员接触的排查制度和排査记录;(13)有食堂错峰就餐、不聚集就餐的制度及告示;(14)有疫情防控物品和药品储备。
主办单位: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
地 址:呼和浩特市新城北街青城巷1号
备案号:蒙 ICP备 18002681号 邮政编码:010015
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版权所有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